2021-04-22 10:18:18 責任編輯: 微米生物 0
從5月1日到現在,北京實行生活垃圾分類逾兩個月。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到現在也一年有余。
從“儂是什么垃圾?”的火熱打趣中靜下心來思考,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我國這么急著垃圾分類?”
當我們在談論垃圾分類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么?
是意識,是態度,是行動,而不僅僅是多了幾個垃圾桶。
迫在眉睫的垃圾分類
我國是一個垃圾生產大國,早在2004年我國就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1垃圾制造大國,我國目前全國生活垃圾年產量為4億噸左右,并以大約每年8%的速度遞增。
從2018年1月1 日開始禁止進口“洋垃圾”到2017 年 3月 18 日《生活垃圾分類標準實施方案》出臺,確定京滬津等46 個城市先行試點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再到 2019年7月1日,上海正式進入垃圾強制分類時代。
我國的垃圾分類從未止步,而且近年來步伐加快。
根本的原因在于多年來我們因為垃圾處理不善,因此付出了沉重的環境和健康代價。
“癌癥村”便是典型的例子之一。
在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無數的垃圾堆積形成了一座垃圾山,而距離垃圾山不到一公里的遠豐村,深受其害,劇毒的腐爛物和臟水滲透地下,污染了人們生活飲用的水源,在當地只要是用水,任何人都逃不開垃圾毒物對身體的侵蝕…
于是,這個僅有400人的村莊,10年間許多村民因患癌癥死亡,被包括央視在內的眾多媒體冠以——“癌癥村”。
在我國,還有很多這樣的“癌癥村”,而消滅“癌癥村”的關鍵便是進行有效的垃圾處理。目前垃圾處理的主要三類方法是垃圾填埋、垃圾焚燒和高溫堆肥。垃圾填埋成本低、處理量大,但被填埋的垃圾并未進行完全的無害化處理,殘留著病菌、病毒,污染地下水資源,帶來沼氣、重金屬等污染。
垃圾焚燒產生的二噁英污染物是地球上致命的有毒物質之一。排放后可遠距離擴散,一旦進入人體會長久駐留,致癌。據相關資料顯示,二噁英類污染物毒性相當于砒霜的900 倍、氰化鉀的 1000倍,而我國垃圾并未分類有毒物質得翻一倍還多。
高溫堆肥也存在一定問題,由于垃圾成分復雜、分選難度大,導致堆肥效果差和肥料質量不高,未分類垃圾中的重金屬成分等還會產生二次污染等問題。
因此垃圾分類是將垃圾處理導致的垃圾污染、水源污染、空氣污染的等污染降到更低的辦法之一。
同時,垃圾分類的普及也將帶動再生資源產業、固廢處理產業、環衛設施產業、垃圾分揀回收產業等產業的興起。
所以,垃圾分類勢在必行,也將造福千秋萬代。
目前的垃圾分類實施如何?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自去年7月1日起實行垃圾分類已有一年時間,今年上半年上海垃圾分類時效測評結果顯示,居民區分類達標率從施行前的15%提高到 90%以上,單位分類達標率達到 90% ,垃圾分類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去年7月,上海居民還“如臨大敵”,為怎么分垃圾而操心。現如今,嫻熟分類、拿到“綠色積分”已經成為他們的必備技能。
定時定點倒垃圾的不習慣、濕垃圾破袋弄臟手的不舒服、垃圾清運車跑冒滴漏的不衛生等這些問題也得到有效解決。
一年間,垃圾分類這個“新時尚”已然融入公眾的日常生活。同時,上海城市精細化管理也前進了一大步。城市服務和建設者們拿出了“繡花功夫”,努力推進垃圾分類、運輸、處置的相關技術和基礎設施不斷升級。
多位相關人士表示,上海垃圾分類的有效實行,市民從一開始的態度不一到現在養成自覺分類的習慣,是社會各方合力的結果,北京也可以從上海垃圾分類的成功經驗中取經。
北京的垃圾分類也正式實施兩月有余,從新修訂《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到大部分社區配置分類清晰的垃圾桶,再到加強實施垃圾分類工作宣傳,北京在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中的確邁出了一大步,也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比如,居民在投放垃圾時開始有了簡單的分類意識,能夠將可回收垃圾分類投放,社區垃圾清運車輛設備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良,垃圾清運頻次也比以往增加。
然而,垃圾分類清運是一個系統工程,絕非發布一兩個文件規定,或者通過改進硬件設備就能自動實現的。當前,北京市垃圾分類在居民認知、人力配備等“軟件環境”以及工作標準、監督督促等工作機制上還有瓶頸需要突破,對于實施垃圾分類工作中面臨的多環節難點問題,還需要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特別是在實施垃圾分類的初期,指導與監督對于規范居民垃圾投放行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長沙市作為全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46個試點城市之一,在省內“先行先試”開展探索,已基本建成組織推動、收運處理等體系,全市生活垃圾總量出現減量拐點。
目前長沙市已經初步構建了“4+X”垃圾分類處置體系。“4”是指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種垃圾類型,“ X”是指四分類基本類型以外的大件垃圾、裝修垃圾、園林綠化垃圾。并快速搭建末端處理鏈條,及時向公眾公布不同種類的垃圾的處置情況,讓市民相信自己的垃圾分類舉動,確實有實效,確實在推動城市環境的美化和垃圾的資源化利用。
從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 46個試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還有越來越多的城市也加入到垃圾分類的行列中來,為保護環境努力著。
未來的垃圾分類: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說起來可能令人難以置信:世界上先提出“垃圾分類”概念的國家是我國 。
早在1957年7月12 日,《北京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垃圾要分類收集》一文,呼吁北京居民要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這便是“垃圾分類”的問世。
而現代化的垃圾分類推進則是在千禧年開始。但這么多年來,街道上的垃圾分類筒也走馬燈似地翻新花樣,而垃圾分類卻一直原地踏步。
這是我國正式開展垃圾分類的第20個年頭,而垃圾分類見成效,日本用了27年,德國用了40年。
垃圾分類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有的城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的也遇到了許多問題,垃圾分類要走得路還有很遠。
國際生態經濟協會副會長李軍洋說道,垃圾分類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性的常態化的工作,僅僅依靠政府投入人力物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加大力度,特別是充分運用市場的力量,調動市場資源,廣泛采取垃圾分類成效評價積分制的辦法,解決目前垃圾分類投入過高的問題。
此外,他建議,還應加大社會各界特別是社會組織、公益組織的參與程度,由相應組織利用優勢和社會力量配合政府部門解決垃圾分類前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另外,加大對居民入戶指導力度,以及對物業公司的培訓指導,在電視臺滾動播放相關公益廣告等,針對具體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同時采取一些具體措施,包括采購制作一些印有分類圖示的可降解垃圾袋,作為對分類正確住戶的獎勵,在垃圾收集現場贈送;推出物美價廉、統一顏色的塑料分類垃圾桶投放市場,鼓勵居民選購等。
在未來,垃圾分類也可以進一步乘著互聯網技術的快車,利用機器人與光學分揀技術、智能識別智能運輸、設置實現“按時收運”的傳感器等,從而實現精確的分揀垃圾,提升收運效率。
維也納大學的研究員指出估計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體內都能找到——塑料微粒。
海洋生物體內是整塊的塑料,而存在于人的體內是塑料微粒。
這不是危言聳聽,“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淤泥。”淤泥就是微生物聚集的地方,環環相扣下,不光是魚類,還有龜類、鯨類、鳥類等200多個物種都不同程度地攝食了塑料微粒。
從被我們隨手丟棄,到再次回到我們肚子里,塑料沿著生物鏈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誰也不能拯救我們的家園,除了我們自己。
打贏這場“戰爭”一定是艱難且漫長的,但是我們責無旁貸。
垃圾分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者幾代人的努力。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一個更加美麗動人、鳥語花香的家園。
深圳微米生物環境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推出的 餐廚垃圾處理設備采用了高溫好氧生化處理的方式實現了餐廚垃圾的快速“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 ”的操作,為社會推動垃圾分類、資源循環利用等出自己的一份力。